艺术研究所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成果  

钓鱼闲话

2016-04-07  点击:[]

钓 鱼 闲 话


张荣东

钓鱼本身体现的是人与鱼的斗争关系,虽然方式比较温和,但也应该属于本质残酷的捕鱼之列。但在中国的传统中,钓鱼又完全区别于那些网捕、罾捞的捕鱼形式,和传统文人的山林志趣与隐逸之道相融和后,简单的捕鱼方式就被蒙上了复杂而浓重的文化色彩。在传统的文人那儿,钓鱼体现更多的不是人与鱼的关系,而是一种人对社会、自然的态度,是入世与出世的关系问题。
姜子牙垂钓于秦岭脚下,其意全不在鱼,钓竿只是一种高士自表不遇的道具,姜子牙钓鱼的行为表面是出世,其里却是一片入世之心。从这个意义上,钓鱼的行为几乎就是标志旧文人出入世态度的分界点。旧文人对钓鱼的心态无疑是矛盾的,屈原、韩信、严子陵、李白、苏东坡、张志和等等留下了许多钓鱼的逸事,他们所代表的士子阶层无一不心系天下,钓鱼对他们而言决非为生计所为,而是代表了一种姿态、一种境界,钓翁之意不在鱼,这岂是寻常渔夫所能理解。
所以古士子所享受的垂钓之乐实在是有些沉重,钓鱼所被赋予的那种贵族化的外衣也使钓鱼更像是一种表演,而失去了自然、野逸的气息。然而古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气质又为钓鱼带来了清新旷远的意境,李白闲来垂钓碧碧溪之上,东坡泛舟江上钓鱼野炊,张志和在太湖的斜风细雨中蓑衣垂钓,不设鱼饵,志不在鱼,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但这终究还是充满贵族气息的,正如赵翼诗云: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文人要的是垂钓之境,而不求钓鱼之实。
古人的生存环境主要是未经污染的山林水泊,因此以捕鱼为生也是可行的,而在出门即见湖泊溪流的情境中,钓鱼也是一件并不难实现的事情。在当代的环境中,要想实现钓鱼的梦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有适合鱼儿生长的水环境,自然的水环境越来越少,只好人工制造,人工制造的鱼塘往往远离人群,且需要较高的成本,因此想钓鱼就需要诸多的条件:相当充裕的时间,到达渔区的交通工具,对鱼的较高成本的支付能力。今人的钓鱼和旧文人的垂钓一样,都不是从生计考虑,今人钓鱼往往是入世太深后的休闲,即使是那种前呼后拥的官员式钓鱼,其表现虽为一种相当入世的请客、拉关系形式,但骨子里还是一种对自然环境的向往,是对喧嚣生活的沉淀与平衡。
在多数人工的垂钓环境中,那种古文人所描述的清风明月的境界已经荡然无存,尤其是那些流行的钓鱼比赛一类,已经剥离了钓鱼的文化内蕴,纯粹成为了一种竞技形态。然而,我们也经常遇见那些骑着自行车,长途跋涉去荒郊野外享受垂钓之乐的人,他们去寻找一个原离尘嚣的所在,一个人举起自己的钓竿,钓鱼,也垂钓一种穿越时光的清朗的心情。

上一条:惊悚之美

下一条:赵宁安艺术论

 

版权所有: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 鲁ICP备05002378号